法制周報訊(朱盼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郴州兩級法院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扛牢扛實訴源治理責任,探索構建“1+2+3+X”訴源治理新模式,持續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初步實現了訴源治理由單打獨斗向聯調共治、矛盾上交向源頭防控、分散辦理向一站解紛、坐堂辦案向線上服務、多頭共抓向一網統管的“郴州之變”,有效減少訴訟增量,緩解人案矛盾,促進社會和諧。2021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審民事、行政案件增幅為0.62%,增幅全省最低,全市訴源治理工作考評位列全省第一。
堅持“1個根本”。兩級法院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原則全面貫徹到訴源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考察郴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自覺把訴源治理工作融入到黨委領導下的工作體系,主動向市委、市委政法委匯報。市委高度重視,市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將訴源治理列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十大工程,將民事、行政案件萬人成訟率納入市、縣兩級黨委年終平安建設考核體系。目前,郴州已形成“黨委總攬全局、政法委組織協調、政府全力支持、社會多方聯動、法院依法保障”的訴源治理新格局。
構筑“2道防線”。以“三調聯動”等傳統糾紛調解模式為重點,強化源頭防控、內外融合,將各類矛盾糾紛防在源頭、止于萌芽,構筑起矛盾糾紛化解“第一道防線”;以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建立庭前調解、繁簡分流、專業審判“三位一體”訴內解決機制,構筑起矛盾糾紛化解“第二道防線”。“2道防線”相互融合,著眼未病先治,立足標本兼治,共同推進訴源治理,完善了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夯實了基層治理基礎,創新發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
推進“3項創新”。持續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大力解放思想,創新工作舉措,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法治產品。一是探索完善案件審理、監管、評查五步法,強化關聯案件檢索,促進裁判尺度統一,不斷提升案件質量,全面實現案件審理過程和結果的可評查、可監管、可復制與可推廣。二是探索做實“速裁+”文章,完善繁簡分流標準,組建專門速裁團隊,創新開展類案連審、要素式審判,逐步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2021年,全市法院簡易程序使用率比2020年同期提高1.78%,平均審理期限比去年同期縮短4.3天。三是探索推行“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行政調解+司法確認”“行業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模式,將司法確認制度作為調解的補強支撐與后盾力量,打通群眾“零成本”化解矛盾糾紛路徑,讓更多糾紛止于訴前,提升調解實效。全市司法確認各類調解協議2443件。
強化“多元聯動”。市中院主動加強與行政機關、仲裁機構等良性互動、密切配合,構建多元解紛大格局,依托訴非對接、訴調機制對矛盾糾紛進行分流,化解在訴訟前。與市司法局緊密聯系,合作合力,共抓共管,全力優化司法資源配置;與中國人民銀行郴州中心支行進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金融消費糾紛排查預警和預防化解長效機制;與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與市住建局建立物業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化解和依法處置行業爭端。注重重心下沉,發揮基層作用,將糾紛止于一線。每月定期向縣市區政法委領導通報新收案件數量增減情況,推動縣市區政法委主抓、法院和司法局通力協作落地落實。大力加強基層建設,鼓勵基層法院創新。全市法院共建設訴源治理工作站163個,安排252人,聯系社區(村組)186個,開展調解指導907次,開展法治宣傳144次,訴前化解矛盾糾紛8365件。
(作者系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責編:王亞東
來源:法制周報